1986年, 第7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1986-12-05
  

  • 全选
    |
    学术论文
  • 沈世钊,徐崇宝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吉林滑冰馆屋盖采用预应力双层悬索结构。本文介绍这种新型结构的形式和主要构造,介绍预应力双层索系的静力和动力计算方法以及模型试验结果,并提供主要的设计计算数据。
  • 何广乾,林春哲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已建成多幢高层建筑结构,还有许多高层建筑结构正在施工和设计中。在国际高层建筑进入第二世纪之际,1986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高层建筑会议指(?),今后要为高质量的设计与施工作出努力,需要引用新的概念。使存在的问题能获得新的解决办法。为此本文着重讨论高层建筑的温度效应及减缓温度效应问题,抗风抗震及其措施中的若干问题。
  • 李培林,吴学敏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北京图书馆的结构设计,并对结构选型、结构体系、楼板结构、基础等从适用、安全、抗震、经济、施工以及采用新结构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
  •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全国第一届纤维水泥与纤维砼科研及应用成果交流会于1986年10月6日至10日在大连工学院召开。纤维砼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新材料。由于纤维能将砼由脆性材料变为韧性料料,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重视。仅十几年时间,工程上的应用和商业化的纤维生产线相继出现,其中以钢纤维砼发展较快。钢纤维的掺入使砼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对砼的
  • 熊光晶,张如三,樊承谋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28-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水泥刨花板受弯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当采用加筋增强这种受弯构件时,其效果是刚度显著提高和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 通过试验研究获得这种构件合宜的配筋率及其破坏机理,由此提出加筋水泥刨花板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加筋水泥刨花板屋面板,荷载试验表明,这种屋面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与同类钢筋砼屋面板相比,其重量减轻约80%,有明显的经济效果。
  • 黄宗瑜,沈聚敏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40-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两个配筋水泥砂浆模型在模拟地震振动台上的试验,研究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并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比较表明,二者符合良好。探讨了影响框支剪力墙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主要因素,对框支剪力墙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 胡川度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52-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模拟支座法计算螺旋楼梯,由此可用力法求得两端有铰支、弹性约束、固定组成任何支座条件的弹性连续解,易于编制通用电算程序。文中有各种外形螺旋楼梯的计算公式,并有计算实例,可供设计参考。 本文方法也可用于计算其他类型的单跨空间曲梁。
  • 唐庆国,巢斯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63-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基础梁的底板宽度变化来调整柱下条形基础、箱形基础及片筏基础的内力与沉降差异,本文给出的四个实例说明,这种方法十分简便,而效果很好。如例1的箱形基础,通过箱基底板宽度的变化,使最大弯矩降低为原来的28%。计算方法采用连杆法,地基模型采用规范规定的分层总和法模型。
  • 汪大绥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7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上海华亭宾馆是一座具有国际水平、拥有一千二百多套客房的大型旅游宾馆。整个宾馆由主楼、综合楼、设备机房和锅炉房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图1、2)。 主楼(包括裙房)是宾馆的主体部分,
  • 曹声远,李田,蒋大骅,沈景华,郑作樵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75-78+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学习《建筑结构学报》1985年第6期郑作樵、欧阳成生的“钢筋砼圆板的冲切强度”一文(以下简称郑文),似感该文建立的计算公式值得商榷。 1.对板的冲切破坏机构的讨论 郑文所采用的破坏机构(见该文中图4所示)图中,v的方向是不可以任意假设的。 首先v要满足机动容许的位移场。对郑文中的
  •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79-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层数不断增高,体型日趋复杂,为适应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保证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经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研究决定,于1986年9月10日正式成立高层建筑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 建筑结构学报. 1986, 7(06): 79-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由南京工学院组织、中国建筑学会、ACI、ASCE、CEB、FIP、RILEM、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及丹麦结构科学和工程学会共同赞助的钢筋砼及预应力砼基本理论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8~20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五大洲23个国家和地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