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第4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83-08-05
  

  • 全选
    |
    学术论文
  • 屋架次内力专题研究组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的荷载-挠度曲线分析,说明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在强度极限状态时,屋架的挠度是不小的。因此,由屋架的变位引起的上弦次弯矩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本文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分析屋架上弦次弯矩时需用的屋架在强度极限状态时的杆件刚度,特别是下弦的轴拉刚度和上弦的弯曲刚度。并建议在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在强度极限状态时的变形,其下弦伸长可以用总的割线模量一次算出。
  • T.鲍雷,胡世平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1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扼要地回顾了钢筋混凝土抗震延性结构确定性设计的基本原理。这是最近主要在新西兰发展起来的。这个设计方法要求能量耗散机构可以按照某一个预先选定的次序来完成。本文也概要地叙述了“承载能力设计法步骤”(capacity design procedures)在梁、柱、剪力墙中的应用。文中同时也强调了定量的构造要求的极端重要性,如:它与塑性铰中的剪力影响的关系,受压混凝上的约束关系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握裹力的关系,文中都作了探讨,并用这些具体的抗震措施来表明承受重力荷载和承受地震位移时,其结构表现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 郑严麟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23-3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地处上海的某部华东物资供应办事处宿舍工程系两幢七层建筑,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表土层松散填土较厚,同时下卧淤泥质粘土层厚达13米多,压缩系数α_(1-2)=O.137厘米~3/公斤,孔隙比e=1.53,下面粘土层α_(1-2)=O.067厘米~2/公斤,e=1.19,若采用片筏基础或部分补偿的箱形基础或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均不经济,计算沉降量较大。经研究后决定采用桩基。但若采用8米长的定型短桩,则单桩承载力较小,用桩很多且桩台较大,既
  • 杨佐佑,董石麟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24-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力蒙皮结构是一种新型、轻质、高强结构,这种结构国外已在大跨度的空间结构中开始应用。 本文综述了国外应力蒙皮的发展概况,并以大跨度双曲抛物面应力蒙皮悬挑结构为对象,提出了简化的计算方法,即等代网壳——立体桁架分析法。同时还进行了双曲抛物面应力蒙皮悬挑结构的模型试验,试验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是基本符合的。
  • 项剑锋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34-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开裂截面弹性理论导出了部分预应力梁开裂以后截面上的弯矩-曲率-应变的精确关系式,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对各种情况下的截面作了分析,进而得出了弯矩-曲率-应变的简化线性关系式。文中列有简化线性关系式中计算系数的查用表,从而可以方便地用来计算截面各部位的应变值。利用简化线性关系式进行计算,误差一般不大于3%。文中附有计算例题。本文的计算公式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也适用。
  • 黄小平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46-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核心墙结构的约束扭转引入新的基本假定,导出了在考虑剪应变的条件下,确定核心墙截面扇性特征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不对称核心墙结构弯曲——扭转偶联振动的两种实用方法:集中质量方法及加辽金方法,并从对实例的计算结果中归纳出核心墙结构弯曲——扭转偶联振动的一般特征。 进行了不对称核心墙模型的静力和动力试验,按本文方法求得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关东嫒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56-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预应力结构的优化设计作为两个问题考虑: 一、给定结构布局、几何尺寸和杆件截面{A},在多种工况和约束(应力、变位和预拉力约束)下求最优的预拉力{T},使结构的承载能力最高。 二、给定结构布局和几何尺寸,在给定的多种工况和约束(应力、变位、尺寸和预拉力约束)下,求最优的截面{A}和最优的预拉力{T},使结构用材最少或价格最低。 “问题一”可以用线性规划来解,“问题二”可以利用类似于满应力准则的办法用一序列“问题一”来逼近,所作的有限的数值实验表明这个方法收敛得相当快。
  • 刘纯康,李席珍,王振坤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65-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桩基础的动力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国内外虽已研究多年,但还缺少既简单而又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本文根据软土地基中11个桩基础的振动试验资料,并参考了文献[2][4][13]的方法,提出了群桩刚度的计算和考虑桩身变形时桩基抗压刚度的计算以及直桩、斜桩抗剪刚度的实用计算方法。
  • 李国鸿 ,吴丽梅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4): 78-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工程概况及结构选型 本工程为单层试验大厅,平面净尺寸40米×50米,净高30米。厅内要求恒温、恒湿及六面屏蔽。屋面下有保温通风夹层及2台3吨悬挂电动葫芦,沿马蹄形轨道行走,能吊挂室内任何位置的重物,此外还有48个可吊荷载0.5吨的固定吊点。整个屋面均布荷载为360公斤/米~2,其中静载270公斤/米~2。 经几种方案比较后,最后选用了钢管球节点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