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第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83-06-05
  

  • 全选
    |
    学术论文
  • 樊小卿,张维岳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简化计算模型。这个模型除考虑竖杆的弯曲和剪切变形外,还考虑了轴向变形。在采用转移矩阵法时,计算中只需要运算一个6×6的矩阵,基本未知量只有6个。 试验研究表明,用所提供的简化模型进行分析,试验与计算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 刘开国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1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圆形折板壳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动力及极限分析,提出了一个静力与动力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解;还提出了一个极限分析的破坏模式及其虚功原理的解。计算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求得满意的结果,而且计算也十分简单。
  • 徐培福,郝锐坤,赵西安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二)地震区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近几年北京、大连等地试点建造了几幢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如图3所示。自1975年以来,对这种结构体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已取得一些成果。现扼要介绍如下: 1.落地剪力墙与框支剪力墙的布置 在竖向布置上宜使大空间底层的层刚度变化率γ接近于1,不宜大于3。
  • 曹志远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2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一种用板件非经典理论计算平板网架建筑结构的解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比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较为简便、实用。文中给出了基本方程、一般解法、常用参数计算公式和有关数据表格。
  • 沈为平,杨思政,钟万勰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34-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层建筑的墙体应用有限元分析时,为了考虑孔洞削弱的影响,需要加密网格,这就会出现节点未知数太多,特别是按整体空间分析时,计算机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本文用“等价膜”模型来考虑孔洞削弱的影响,借此先求得整幢高层建筑有关各点位移,然后再利用指定位移的办法求出开孔墙的内力。文中主要讨论“等价膜”模型概念,并给出计算实例。
  • 宋雅桐,朱继澄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4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曾在文献[1]中对人造地震波及其产生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概括的叙述。本文首先产生了满足现行规范设计谱的三组不同持续时间的人造波并进行了讨论。其后,应用这些人造波分别对单质点及多层框架进行了弹性及弹塑性动力分析,得到了若干有关地震时地面加速度峰值及持续时间对结构反应影响的初步看法。
  • 何崇璋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55-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进行了锥壳有矩理论公式的推导,给出了不同于一般旋转壳的有矩公式。用本文的计算公式和一般旋转壳的有矩公式对现有的锥壳试验资料进行了计算比较,证明本文的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适用范围。通过比较,文中指出了把一般旋转壳有矩公式应用于锥壳计算所存在的问题。
  • 许惟阳,张存霞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65-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软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发生整体倾斜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程度上表现不同,在多数情况下它是无害的。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如何控制整体倾斜的发展以及限制整体倾斜在容许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导致高层建筑倾斜的原因,整体倾斜的容许值,以及控制软土地基上高层建筑倾斜的措施。并结合工程实录资料分析了工程地质缺陷和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关系。最后归纳了几点意见供设计工作者参考。
  • 孟宪良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7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对原有房屋加层时地基强度的近似计算方法,认为此时房屋的地基土,由于在附加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压缩层范围内,沉降已经完成,因而导致地基土孔隙比的降低,从而使其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并以此作为房屋加层的设计依据。作者只是对房屋加层如何评价地基承载能力这个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并未经过实践。为集思广益,摘要刊载如下,供读者参考。
  • 胡世平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74-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高层建筑中用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地震侧力构件是不是一个好的结构选型?对它应如何评价?十多年前许多国家的规范对于采用剪力墙作为高层建筑的抗地震侧力构件是持保留态度的。以美国房屋统一规范——UBC(1970版)为例,它规定: “高于160英尺的房屋必须具有能抵抗不少于整个建筑物25%地震力的延性抗弯空间框架……。例外;在地震1区(美国烈度低的地震区,作者注),对于高于160英尺的房屋,可以由混凝土剪力墙来代替廷性空间框架。”
  • 陈祥云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76-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压型钢板用在建筑上,具有轻质、高强、美观、抗震及施工方便等优点。所以,已被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上广泛地采用。它是由19世纪30年代镀锌瓦陇铁板经过一百多年不断地革新而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目前,在瑞典已出现第三代“双向加肋”的压型钢板,它不但可用作维护结构,也可用作为承重构件。 压型钢板目前多已发展为彩色压型钢板,即以O.4~1.6毫米厚的镀锌钢板为原板,经过化学表面处理后涂环氧树脂底漆,并用丙烯酸或聚脂加颜料作颜色面漆,再辊压成各种断面型式。压型钢板的
  • 闵强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77-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钢丝网水泥圆锥斗是一种薄壁曲面空间结构,在贮料的垂直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薄膜内力。尽管钢丝网水泥薄壳局部抗弯刚度较差,然而,锥壳与环梁连接处的径向弯矩值,与钢丝网水泥薄壳在弹塑性阶段所能抵抗的弯矩值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钢丝网水泥抗拉强度大,匀质性良好的特性。我们已在某水泥厂的6个800吨熟料圆库工程中应用(图1)。该工程自1978年建成投产以来,使用效果良好。
  • 贺炳庆
    建筑结构学报. 1983, 4(03): 78-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九八二年我们在一幢住宅中,采用了筏式倒圆筒型薄壳基础,这种基础埋置浅,刚度大,施工方便,适宜于较深的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采用。它与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和平板浮筏基础比较,造价分别节省50%和20%左右,钢筋用量为平板浮筏基础的64%,混凝土用量节省20%以上。 该住宅为六层,长32.4米,宽9米,开间分别为3.4米和2.4米,横墙承重,檐高18.2米,建筑面